浏览数:0次 发布时间: 2020-06-23 00:44:51
新冠肺炎(NCP)疫情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,给每个人都带来不可避免的心理压力,出现担忧、焦虑、紧张、恐惧、烦躁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甚至是心理问题。
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群体,正处于心身快速发展而不平衡的时期,并伴随着认知、价值观念、独立意识、依恋关系等方面的改变,因为价值观不完善、情绪不稳定、感知过度敏感等因素,容易出现逆反心理、过激行为、有违常态行为、情感脆弱、情绪放大等问题。在疫情中,他们不仅要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,还要承受因开学时间推迟、教学方式改变等带来的学业压力,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大。为此,青少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态,家长及老师也要关注疫情中青少年心理状态。
一、面对疫情,青少年可能会有哪些应激反应
(一)焦虑不安
面对病毒感染的不确定性,不知如何有效防范的时候,感到紧张、担心、不知所措;迟迟不能开学,被“关在”家中不能外出,枯燥乏味、焦虑不安;疫情中多数教育机构开课不开学,将采用“远程”的方式继续教学,面临新的学习方式,生怕学不好,又时刻在家长的监督之下,感到焦虑重重;对于面临中考、高考的学生来说,升学压力将比以往都要大许多。
(二)敏感多疑
对疫情有关信息十分关注,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十分敏感,时常会怀疑自己身体的某种不适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;触碰了外界的东西,总怀疑沾上了病毒,需要反复洗手、消毒。
(三)恐惧无助
当自己或家人被认为是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,会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而感到害怕、孤独、无助。
(四)愤怒抱怨
当无法尽快摆脱恐惧和威胁,会对自己身处的境遇表达不满,对某些社会现实加以指责。尤其是处于“青春叛逆期”的青少年,会出现不服从家人管教,不服从疫情防控人员管理等逆反行为(心态),表现出愤怒、抱怨、对抗等情绪。
(五)悲伤抑郁
当需要隔离或治疗时,无法面对严酷的现实,会很伤心、难过、沮丧、消沉等,甚至觉得生活没有意义,抑郁、自伤、自杀等。
(六)认知偏差
青少年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,知道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等,但更易关注负面信息,夸大严重后果和低估自己应对能力的倾向,感觉记忆力下降、脑子不好使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;容易误信谣言,偏执、固执,相信不真实疫情信息,甚至产生极端思维。
(七)躯体不适
心理上的反应可能会引起身体上的反应,如心慌、心悸、头晕、胸闷、肌肉紧张及发抖、多汗、肠胃功能紊乱、失眠,食欲差等。
二、面对疫情,青少年如何应对自身产生的应激反应
(一)自我觉察
觉察一下,发生了什么,自己都有什么变化,以及这些变化对自己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,静下心来进行自我的觉察有助于缓解焦虑;从正确的渠道获取疫情信息,相信官方权威信息,纠正不正确的认知。
(二)接纳变化
理解并接纳疫情中自身情绪和身体的变化,这是应对危机的正常反应,保持不剧烈反应,在可控范围内。接纳这些变化和反应,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开始;接纳学习方式的改变,全体同学都这样,大家的“平台”都是一样的,只要你认真、努力了,必将学有所成。
(三)保持能量
一是保持体能,尽量维持原有生活方式和习惯,注意卫生、保证休息、合理饮食、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,这有助于稳定和提升自身免疫力;二是保持正能量,多听多看抗疫感人的故事,相信很多人正在为此不畏牺牲努力着,并逐步向好的趋势发展着,少点抱怨、多点理解和支持,自己也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:如少出门、戴口罩、勤洗手。
(四)合理宣泄
适当户内运动,增强体质和免疫力;通过一定方式倾诉,如和人交谈、写信、写日记倾诉等;听一些有好处的内容,如听喜欢的音乐、听新闻娱乐等,了解新鲜事、放松心情;转移注意力,释放多余的负能量,如玩一会儿游戏、动手做点工艺等。
(五)相互陪伴
多和家人沟通,表达自己的感受;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同学、朋友多互相交流,彼此安慰,相互鼓励,相互支持;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和支持,找到信心和勇气。
(六)为所当为
合理安排学习时间、注意劳逸结合,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,有事可做能减少过度关注疫情信息对自己的负面影响。
(七)寻求帮助
要记住,自己永远不是孤单一人面对疫情。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还不能排解自己的情绪时,一定要及时通过学校、心理专业机构、心理热线等途径寻求帮助。
三、面对疫情,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可以这样做
(一)引导
父母及家人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尤其是对灾难的认识,要让青少年积极面对,不必隐瞒或欺骗,告诉他生活从来就不是风平浪静的,糟糕的事情会来也会走。
(二)尊重
青少年常有逆反心态,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是尊重,否则容易引起冲突。了解孩子需要什么,要尊重其需求,并合理满足。尊重和理解其青春时期的特有表现,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改变其不正确的行为。
(三)关爱
特殊时期,青少年会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或心理问题,若需要陪伴,则应该给予陪伴;当然也要给予足够独处和私人的空间。
(四)倾听
若发觉孩子有不良情绪了,要尝试引导他说出来,作为家长要耐心倾听,请和他一起坐下来,试着扶着他的肩膀,或拉着他的手,或搂在怀里,专注且用心地听他们任何的谈论。
(五)信任
适当放手,相信青少年们自己的应对能力,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;不要过于监管或过于强迫学习。
(六)常态
尽可能保持日常作息和家庭原有习惯,减少疫情相关话题对生活的影响。
温馨提醒
如果疫情引发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严重,自我调节失效,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,或到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就诊。(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援助、就诊预约热线:0752-223488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