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心理调适(4)丨疑病状态要如何调适

浏览数:0次 发布时间: 2020-06-23 00:48:10  

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,在整个防控氛围的带动下,大部分人都对新冠肺炎有了一定的了解,知道防护的方法和一些基本的症状表现。但是由于紧张、焦虑、恐慌等各种原因,有的人却容易“对号入座”,把身体出现的一些异常反应,当成了感染新冠肺炎的表现,反复自我检查和自我怀疑,就出现疑病的状态。

微信图片_20200316084113.jpg

一般来说,疑病状态的人通常有以下几种特点:

    1.过分关注身体状况,对身体的异常感觉敏感多疑。比如咳嗽几下,就会联想到新冠肺炎的干咳特点,表现得非常担心、害怕。

    2.出现疑病状态时,常常会变得比较固执,坚持认为自己得病,医生的专业意见也听不进去,不相信有关的检测结果。

    3.反复怀疑自己得病,又觉得证据不足,所以会重复上网寻找答案,或者到处找人询问和倾诉,甚至多次要求检查和就医治疗。

    4.疑病状态的人常常会伴有明显的紧张、焦虑、恐惧,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心慌、气短、胸闷、头晕、发抖、出汗等躯体表现,这些表现又将进一步加重其疑病症状,形成恶性循环。

微信图片_20200316084140.jpg

近期我们就遇到过这类疑病状态的来访者:

惠州市心理援助热线2234880接到一位年轻人的来电,诉说自己有点喉咙不舒服和咳嗽,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。他曾多次自行到多家医院检查,尽管体温、胸部CT等都正常,身体状况也很好,但内心还是一直存在顾虑,总是会通过手机查证自己的症状,反复要求检查身体,影响到了工作和睡眠。我们分析他存在疑病症状,经过心理医生咨询及反复心理疏导,慢慢消除了疑病的症状。

如果出现疑病状态,我们应该怎么进行自我调节呢?

    1.脱离刺激源

  持续受到疫情信息的刺激,会加深恐慌、害怕的情绪,可能会诱发疑病症状。脱离这种刺激源的最好做法就是控制“刷”手机的时间,在了解必备防护知识之外,尽量主动回避疫情信息,回归日常生活的其他话题,做自己该做的事情。

微信图片_20200316084143.jpg

    2.避免过于敏感

  新冠肺炎确实有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一些常见症状,但并非出现了这些症状就意味着“中招”了,自己千万别盲目自我检查、自我暗示。毫无根据的担心怀疑,消极的自我暗示,是引起心身问题的“导火索”。轻微的症状建议居家观察,如果有危险的接触经历,或症状会加重时,则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。

    3.不必反复求证

  如果专业人员已经明确告诉你没有感染,以及自己身体也没有大的问题的话,请放心下来,请相信专业的诊断和检查结果,不必反复查阅资料,更不要心急乱投医。

    4.学会转移注意力

  疑病症状是“心病”,实际上就是大脑在这种疾病上想得太多了,那我们可以尝试转移大脑注意力来调节疑病心理。比如制定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的目标,让自己积极且有所期待;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爱的事情,适当放松心情等等。另外,运动也非常重要,心理学上认为,运动是人体快乐的源泉。

微信图片_20200313100217.jpg

    5.规律饮食作息

  规律饮食作息,尽量不要熬夜,该吃吃该喝喝,保证身体的免疫力,可以减少发生身体的不适,身体没有异常感觉的话,内心的疑虑也就自然消除了。

如果自我调节没有达到缓解的目的,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。惠州市心理援助热线2234880是设立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条公益心理咨询热线,有需要的人可以拨打这个热线。另外,还可以通过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订阅号、惠州睡眠心理健康订阅号进行咨询及预约就诊。

上一篇疫情下的心理调适(3)丨出现焦虑情绪,我们该怎么办
下一篇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