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心理防护丨普通人要如何进行心理自助

浏览数:0次 发布时间: 2020-06-23 00:39:49  

横-修改版.jpg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侵袭,使得今年的春节变得特别“不一样”,心情也没有那么轻松。我们每天关心着各种新闻报道、实时数据、救援信息内容,时刻关注着关乎生命的疫情动态,使得神经紧张,担心灾难降临,难免会产生焦虑和恐慌的感受,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、行为反应。

以下列举了正常人群、疑似感染人群、确诊感染人群可能出现的反应:

 

 

正常人群

疑似感染人群

确诊感染人群

情绪

担心会被感染,出现紧张、焦虑、恐惧情绪,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,容易激惹,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、对政府、对干预措施的抱怨、愤怒情绪等。

迫切需要治疗和关注的渴望,情绪变得过分焦虑、紧张;对疾病加重、死亡的恐惧;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到后悔、自责;对疾病过度担心和绝望而引发抑郁或者情绪不稳定、激惹。

得知病情时的震惊和恐惧;之后对病情加重、对死亡的恐惧;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到后悔、自责;抑郁、感到对生命的绝望;愤怒、惊恐;也可能会表现淡漠。

躯体

不自主心慌、胸闷、头痛,容易出汗,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、身体各种不舒服,容易疲倦、食欲下降、睡眠变差,甚至出现血压升高、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。

由于疾病原因,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可能出现更多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,还可表现出恶心、呕吐、失眠、尿频、便秘等症状。

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更多的症状,更加虚弱;出现发作性心慌、胸闷,有些甚至伴有濒死感;整夜失眠;惊跳反应、饮食更进一步减少或者明显增加等。

认知

总害怕被感染,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,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“疫情”联系起来。觉得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并随时可能发生、生命如此脆弱、难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。

思维出现明显的偏执和绝对化、灾难化,难以听从别人的意见,变得敏感、好猜疑;注意能力下降,控制不住反复回忆过去的一些行为,对疾病进行否认;对生病、对社会、对生命觉得不公平。

对病情或疾病的否认;觉得生命不公平;记忆力、注意力下降、意识程度下降。

行为

逃避、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,或者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,行为变得冲动,经常发脾气;开始饮酒、吸烟,或者饮酒、吸烟增加等,甚至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。

逃避医生的检查和救治、不愿听从医嘱;对身体过分关注;反复要求医学检查;服用大量的药物;对家人或其他人要求苛刻;过分的依赖家人、医生;出现冲动行为,表现谩骂、侮辱他人、违反规则等。

对家人更加依赖,变得沉默寡言,甚至开始与家人告别等;或者逃避治疗,冲动伤人、毁物等。

注:上述各人群的表现不是独立出现的,而是相互影响,共同出现的。

 

我们在面对压力时,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渡过危机,但过度的焦虑会使人行为失当,恐惧也在这些不当行为中迅速蔓延开来,造成人群的恐慌。那么面对疫情时,我们应该怎么正确调节心理,并理性应对呢?

一、行动上理性应对

1.正常作息、保证饮食和睡眠,适当运动和娱乐是维持自己身心稳定的基本条件——保护易感人群。

2.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聚集、多通风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——切断传播途径。

3.如有潜在接触史,需留意自己的症状,必要时自我隔离(目前资料最长潜伏期14天),积极就诊,已经有网络就诊及义诊平台开放(新型肺炎义诊平台如微医、阿里健康等)——隔离传染源。

4.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,相信官方权威信息和科学知识。

微信图片_20200201162446.jpg

 

防护参考图

二、心理上自我调节

1.不要盲目恐慌焦虑。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,而是信息过载,不断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拨动我们的神经,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,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“隔离”,切勿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,以免给自己心理带来压力,适时放松一下,做自己开心的事情。

2.对战胜病毒有信心。资料显示,各方应对新型冠状病毒,无论是病毒确认、指南形成,还是纳入传染病立法和执行、疫情通报,响应速度都远远快于2003年SARS。同时,疫情出现以来,各界都以各种形式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,前线和后援力量强大。因此,不要过分忧虑疫情能否得到控制,我们完全有信心战胜病毒,疑似感染及确诊感染人员均能得到妥善救治。

3.少点指责抱怨,多点理解支持。面对疫情,我们都难以独善其身,情急之下可能会出现指责抱怨情绪,我们允许自己这样,因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。但当你回过神来,请及时与周围人联结,支持在疫区一线奋战的人们,关心保护家人和朋友,因为只有团结作战,才能有最终的胜利。当我们认为自己无能,后悔和自责时,请原谅自己,因为危机中,犯错是难免的,原谅自己,才能重启智慧。

4.正确识别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。没有感染肺炎的人,也可能会出现心身不良反应,表现为失眠、食欲差、心慌、头昏头痛等,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、容易发怒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,不良反应较轻时可自我调整,当反应严重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。(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热线:0752-2234880)

上一篇市二院开设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咨询热线
下一篇返回列表